内容简介
上卷
第一篇:总论中国剧场的形式&周贻白
中国剧场建筑发展简史&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
中国古戏楼研究&周华斌
第二篇:原始祭坛与宗教坛场浙江省余杭县瑶山祭坛遗址&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(芮国耀执笔)
内蒙古大青山西段莎木佳、黑麻板、阿善村落和祭坛遗址&包头文物管理所(刘幻真执笔)
江苏省连云港将军崖岩刻及祭坛遗址&陈兆复
东巴教祭风规程&和志武
营造运作祭仪和表演戏剧场地的坛场布置&段明
第三篇:古典舞台与传统剧场战国伎乐铜屋模型&谢涌涛 高军
一千七百年前的舞台模型——涡阳焦窑汉墓出土百戏“舞楼”明器东汉舞楼俑&萍生
汉代百戏楼&王泽庆
汉唐戏场和宗教坛场的文化渊源&谢涌涛
目连戏仪式习俗&刘祯
宋代露台考&薛瑞兆
宋代瓦舍勾栏&薛瑞兆
瓦舍勾栏考&廖奔
“瓦舍”、“勾栏”新解&康保成
堂会演剧考&廖奔
千年遗韵话“勾栏”&李纯
神庙文化与中国古代剧场&景李虎
乐户演出的舞台——乐台&寒声、原双喜、栗守田
宋、金舞台形制考&柴泽俊
论山西宋金元“观演场所”之衍变&常之坦
宋元明三代中国北方农村庙宇舞台的沿革&黄维若
下卷
中国南方农村古舞台巡礼&黄雏若
《唐土名胜图会》“查楼”图辨伪&李畅
清宫大戏台与舞台技术&俞建
北京清代会馆剧场初探&王亦民
乾隆时期的山陕会馆戏台&王强
里下河草台及草台艺术琐谈&严以健
第四篇:近代戏园与现代剧场京剧剧场&周华斌
旧都戏院之变迁&滌秋
辛亥以来北京剧场的变迁&石继昌
天桥一览(摘录)&张次溪
北平剧场行政惯例&徐晶心
上海戏园变迁志&海上漱 石生
上海茶园的变迁&姚志龙
清光绪十年到十八年间上海曲坛概况及书场经营方式&沈定户
新式剧场的建立与观演关系的改善&王辛娣
回忆对剧场、书场、游乐场的接管和改革改造&马邨夫
20世纪的舞台机械&李畅
活跃在华北平原上的流动剧场&赵文静
现代剧场设计绪论&刘振亚
关于现代化剧场的思考&丁黎敏
出版说明